“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1
为期三天的“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已落下帷幕,很荣幸自己参加了这次比赛,有幸欣赏到了不同风格教师的教学展示,受益匪浅。
感悟最深的是参赛教师们口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牢固,教态自然、亲切得体,给人一种亲和力。特别是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他们巧妙地创设了各种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的处理,知识的拓展和巩固上都有自己的创新之处,都让我眼前一亮,感触颇多。
这次比赛我呈现的是一节语法课,按照新课标的指引,我对授课内容进行了精心准备,尽管教学效果没能如我所愿,但是从中我收获了很多。目前,我们的语法教学目前尚处于一个“新旧过渡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到了语法内容的形式和意义,但还没能真正落实到使用上。专家评委指出,语法只是语言学习的工具,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语法的学习上,我们需要归类哪些是我们可以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哪些是需要学生自己归纳的,并且语法学习内容要具体,范围要小,授课时给学生搭建尽可能多的台阶,降低难度,让他们在真实语境中切实感受语法带来的语言魅力。
我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也为我们创造了一次面对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使我们发现了在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专家评委的现场点评,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2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欣赏到了不同风格教师的教学展示,让我受益匪浅。
“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于7月19日开幕,并于7月21日落下帷幕。我有幸成为本次大赛的一名参赛选手,有机会得到专家评委的点评,同时通过这次大赛,我们还欣赏到了来自北京、四子王旗和化德的老师们的精彩教学展示。每一位老师对他们要讲授的内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新之处。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说这是一次教学大赛,还不如说这是为我们搭建的一个交流的平台。每天比赛结束,评委老师,都会及时点评。他们的点评中肯,一语中的,真诚坦率地说出了我们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我们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尽管在此之前英语教研组多次研读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课堂落地。北京实验学校李红军校长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李校长借用叶澜教授所提出的“上天入地”论,就“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基于活动观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一致的英语教学”这些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深入讲解,让我们深受启发。
虽然为期三天的大赛落下了帷幕,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才真正开始。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感谢这次大赛,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继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前行,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3
本次大赛参赛的选手有来自____区第五中学、__实验小学、__丰台区东铁匠营一中、首都师范大学密云附中的老师,也有来自__自治区__市__县、__一中及商都高级中学的老师。评委团队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__市的特级教师、__市的正高级教师和资深的教研员组成。
面对这样高规格的比赛,作为选手的我,既兴奋,又忐忑。在没知晓讲课题目前,就开始再次研读课标,尽可能的把握课标的精神,大面积的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尽可能更准确的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同时也通过国家中小学云课堂了解专家、名师等对课标的解读和课程的把握。
当抽签确定了讲课题目后,我又反复研读课标、教材、教师用书及教学案例,反复在大脑中预想课堂的情况,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及应对方法。
我是7月20日下午第一节的课,我又提前一小时到讲课教室,调试确认智慧黑板、采编仪及课件和几何画板的使用情况,唯恐会出现什么问题。
尽管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预想了课堂上的很多状态,课上还是出现了新的情况。探究活动中,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做出了向量的分解图,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可以继续往下探究,探究道路只走了一半。这时,我想先让学生把探究的部分成果分享交流一下。于是,我就询问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分享、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我环视所有的学生,希望会有很多很多的学生主动出来展示,然后我选一位同学展示,可惜一个都没有。我继续环视大家,鼓励大家,希望有同学出来展示。这时有一位同学“推荐”另一位同学展示,被推荐的同学还不好意思,我多次鼓励,最后他终于愿意和大家分享。可是当我拿到他画的图时,心里凉了一截,在巴掌大的一片纸上画得图,而且作图时显然没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得线歪歪扭扭的。当我把他的成果展示出来时,班里又有几位发出“坏”笑,我友善地进行了制止,并鼓励这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性格的原因,这位同学对着黑板,声音很小的,断断续续的,和大家解释着,坐在后面的同学很难听清他说什么,我便引导他声音再大一点,经过多次的引导,声音已稍大一些,可是怎么引导他都不敢面对着大家解释,我只能善意的为他圆场,先让他下去。然后我又选了一位作图比较好的同学,和大家分享。这位同学的声音比上一位宏亮了很多,遗憾的是语言不太规范,最终的探究结果没有。首先我规范了这位同学的语言,并试图再从大家中寻找可以探究出结果的同学,结果没找到。这一探究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预设是要学生探究,并且可以探究出结果的。但根据课堂的现实,这点不仅是课堂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于是我和大家一起思考、分析,逐步从已知探究出结果。并对结果的全面性继续探究思考,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感受探究出的结果。然后进入本节课预设的难点,探究结果唯一性的证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突破,并由我代为板书,完成难点的突破。
接着是引导学生归纳、表述探究出的成果。同学们还是不太愿意展示,于是我就随机点了一位同学。被点到的同学把课本上的定理读了一遍,我说,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我们探究出的结果描述一下吗?结果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我就和大家回忆,我们干了些什么,我们获得的成果是什么,逐步引导大家能用文字表述自己获得的成果。
然后是对定理的意义及作用做进一步的理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定理并体会其作用。
接下来是定理的应用,预设由学生完成课本例1。的解答,体会定理的初步应用。学生思考、分析、书写解答过程,我全班巡视大家的情况,最后选一位同学展示。这位同学的书写及表达都很好,按计划,学生如果顺利展示后,我还会继续追问,本题的结果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又反应什么样的数学内容、数学本质。如果时间充足,还会继续追问,本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遗憾的是,当学生展示完之后,只剩下五分钟的时间,预设课堂小节要五分钟,所以就对这位同学的展示,做了简单的评价之后,就着急的进入了课堂小节环节。
我从学习路径、获得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的应用三个角度,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了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在专家点评环节,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例1。的评价缺少升华,如果能把例题旁边的边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了就更好了。听完专家的点评,我心里在想,其实完全可以从课堂小节挪一分钟给例题,来完成对例题的升华,当时实在是太紧张了,遗憾!不过留下课堂遗憾的根本原因,我想还是学情的把握不够,课堂情况的预设不够全面、不够精细,导致探究过程的时间有一些拖沓,不紧凑,占用了后面的时间,导致后面预设的任务没有很好的完成。
通过本次大赛,学到了很多,不仅领略了各位选手的风采,更受专家点评及讲座的启发,开阔了眼界,同时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明确了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的谋划、支持,感谢大赛组委会的周密安排和辛勤付出,期待下一届“驼铃杯”大赛的到来。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4
以“京蒙携手·教育振兴”,为主题的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在校领导的积极筹备下,在所有教师的期待中如期举行。大赛为期三天,有五个学科的教师参与,聚集了北京的和乌兰察布市的80多位骨干教师。比赛过程中我们高级中学全体教师共同观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全程参与了此次大赛,受益颇多,感触深刻。
教师从课堂走向成功。我在17位参赛教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百花齐放的绚烂,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们独到的演绎下精彩纷呈,目睹老师们课上的风采,也感受到他们课下的功夫。知识的传授井井有条,课堂的组织有条不紊。诚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我们与北京教师的差距,但我相信在这样的携手共行下,不日我们就会迅速的成长。
好课堂的生成绝非易事。每天课后的专家点评,让我们茅塞顿开。刘德水教授指出,语文课的本质在于语言,无论是单篇文章还是整本书阅读,一定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教给学生从语言入手,去体味、挖掘文章的深意。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真正的阅读需要出发,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发现学生的收获。
市教研室周建明主任强调,教师授课的价值与意义必须明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及时调研观察学生学情,调整授课的难度,教师不能脱离学生授课。同时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大会闭幕前,张德彬教授为全体教师做了关于教师成长的讲座。张教授指出教师成长的三部曲:入门—保留节目—形成思想风格
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和学生建立情感关系是入门的基础。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地,长处。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而专业上升的必经之路,是由说准别人的话,到顺利的把别人的话变为自己的话,再到对自己的话能自圆其说。做到了这些,便具备了一名合格教师的资质。
张教授还强调课堂是教师的阵地,立足课堂教学是教师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几个“有”:心中有数,即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目标实现的基准及完成目标的时间。眼中有人,要有学生观。关注学生的获得感,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唤醒学生的头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致。
教之有道,指教学观和方法论。
行为有范,教师行为要有示范性,能给学生做出表率。
课后有省,要及时反思,为自己不断发展赋能。
张教授的讲授如醍醐灌顶,为我们每位教师之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不错,眼界决定境界,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在京蒙携手的带动下,从小节入手,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振兴我们商都的教育事业。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5
“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于7月19日至21日在商都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来自京蒙两地的85位教师,以高水平的教学技能、谦逊诚恳的教学态度积极投入到这场比赛。作为历史学科的一员,我既参加了这场比赛,又观摩了16位历史同仁的精彩授课,还聆听了历史专家们的中肯点评,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一、课堂教学,必须确立每一课的主题
北大附中教师韩校在20日下午的点评中提到,历史课堂的主题是历史课的灵魂,不能缺少。确定主题以后,再以主题为核心确定每一课的主线,清晰把握每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明确历史学科教学的意义。他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例,阐述这一课的主题可以确定在“文明”上,通过五大区域早期文明的表现,准确理解文明的内涵;此外,本课主题也可以确定在“多元”上,通过五大文明区域的早期文明的学习,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从而在事实上否定传统的“欧洲中心”论。韩校老师还强调。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同样不能忽视,这样的历史教学才会思路清晰、主题明确、有的放矢。
二、用好教材,深挖教材,打造高效课堂
北京市平谷五中历史教师张启林、北京市新城区历史学科教研员梁美秀,在点评中一再强调要用好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已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张老师还强调,对于一课教学内容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必讲的,并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在每一课都能承载、都能落实的。故而,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取舍,突出主题。
三、核心素养是课堂的归宿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董增刚副教授在21日上午做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专题讲座。董教授从“切实落实历史教育理念的转换”、“切实把握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关注教材结构与内容的新变化”、“从学生核心素养角度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他强调,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指出,什么样的课才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好课,要以知识传授为起点,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归宿,改变过去的机械知识记忆,简单套用能力方法的教育方式。此外,统编版教材在内容上做了许多调整,如世界史部分,充实了“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内容,否定了过去的“欧洲中心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史观。董教授也特别强调,历史教学要基于单元主题整体梳理教学内容,树立“大概念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典型史料,创设历史新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近三天的学习,使我对历史教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让历史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6
最新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后,基于核心素养新理念下的新形势,物理课堂教学怎么进行,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还是我行我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我的课堂我做主”?
不知该怎么讲的我们,有幸迎来了“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大赛于历时两天半的时间,京蒙两地五大学科的参赛教师给我校师生展现了85堂精彩纷呈的好课,简直就是一次课堂教学的饕餮盛宴。作为教师,有幸全程观摩了此次大赛,更荣幸的是我也参加了这次大赛,现场聆听了北京专家的点评。这次比赛发挥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研”的作用,引领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新高考”的内在联系,使我受到很大启发,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首先观摩了16位参赛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大家各显其能,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整合相关知识,从情景设置、内容构思、问题提出,到得出结论,各环节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处处都透着他们的精心与用心。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线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下是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得到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一、引课设计精心,各有高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兴趣。参赛教师新课导入的设计科学有趣,直接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新课学习的情景中。
二、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环节,各位老师的设计也很巧妙自然,利于学生提出猜想。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三、通过这次的比赛使我认识到,现在提出的核心素养和从前的三维目标的关系。不是抛弃了三维目标,又创造出一个叫核心素养的崭新东西,而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在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总览整个物理学的今世前生,而提出的关于物理学的本质以及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的总原则,通过启用核心素养这个名称及赋予其确切内涵来指导中学物理教学。李教授的“该怎么讲怎么讲”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实际是说,教师应当按照以前的三维目标理念进行物理教学,同时应当更加注重物理观念、物理探究、物理思维、物理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物理知识的传授,实现学生物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物理的教学要精准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善于运用物理语言,不轻易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教材。
五、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课教师必须认识到落实核心素养关键在于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起点,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归宿。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不是只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是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自己的表演,不是教师自己的提高,而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探究合作、分享交流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提高了多少。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对应专家的讲析,我深刻反思自己,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都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
总之,这次大赛,让我收获颇丰,对新教材、新高考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研读课标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观摩不同老师的课,通过聆听专家一针见血的点评,我更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发现自己有很多要学习的内容。参赛者的课堂风采和精彩片段,评委们的话语时时回荡在我脑海里,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更高的认知,我会逐步提高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7
紧张激烈、精彩纷呈的“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历时三天,于7月21日下午圆满落下帷幕。大赛结束近一周了,但我似乎还没有从竞赛中走出来。痛苦和煎熬虽然已经过去,但我的内心却一直处在对大赛过程的不断反思中,从备课到最后赛课之间的一幕幕情景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也总有一些感触萦绕在心头。央视名嘴白岩松二十多年前写了一本随笔叫《痛并快乐着》,而我参加这次“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后的感觉就是“痛并幸福着”。
相信每位参加“驼铃杯”的老师赛后都会有很多感触体会,从教师素养、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专家点评及讲座等等,但此次比赛对我而言收获最大的并不是比赛的结果,而是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的磨练。
7月7日下午,语文学科17位参赛选手在网上进行了抽签,确定所讲内容及赛课顺序,不幸的是我抽中了《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里最难讲的第四单元,讲课顺序连抽的机会也没给,所有选手抽完,剩下的最后一个签是我的,打开居然就是最后一位。讲课的班级又被安排在了最后一个班。种种“不幸”令我感到无比的痛苦,甚至产生了退赛的打算,但想到电视连续剧《亮剑》里主人公李云龙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有亮剑精神”,《老人与海》里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暗暗告诫自己:“好也罢、坏也罢,机会难得,重在参与,结果不重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共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内容相对简单,学生理解容易,教师备课轻松。二、三模块分别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和《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逻辑学,理解起来必然很吃力,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抽中本单元的化德一中徐老师和四子王旗一中的刘老师都选讲了第一模块,我开始也准备选讲第一模块,考虑到三个老师讲同一个内容,“同课异构”,后讲的老师课堂上如果不能特别出彩,很难获得好的名次,斟酌再三,硬着头皮选择了第三模块——《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直到开始备课时,我才感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愚蠢”,明明有简单的可以轻松完成,不选,为什么要选择迎难而上,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但讲课内容已经上报给大赛组委会,无法进行修改,只能不甘情愿地面对自己的“一时冲动”,开始分析学情、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经常伏案到深夜,多次本以为都做好了,但第二天早晨一起来又有了新的想法,原来的一些东西立刻推翻,开始重新设计,反反复复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直至开赛的前一天才彻底定稿。听课过程中针对其他选手课上出现的问题,课后进行自我审视、查找不足,然后改正,最后满怀信心地踏上了赛场,并取得了理想的比赛成绩。
大赛整个过程的确很辛苦,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一切又变得如此欣慰。通过参与此次大赛,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大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小到课堂教学细节,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把一节课的内容逐字逐句那么详细地研读;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把相关的课标内容倒背如流;如果不是这次比赛,我不可能会对同样的授课内容反复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的成功举办,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心理素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能经过这样优质课比赛的磨练,也算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笔丰厚财富。
我们行走在路上,即使还没有走到那个彼岸,一路的风景也会成为我们宝贵的收获。不管是欣慰,还是遗憾,或是一路走来的痛苦与煎熬,我都觉得是幸福的!
经历了,就足够了……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8
深感荣幸能够参加“驼铃杯”第一届教学大赛。这次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与北京以及我市兄弟旗县的老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老师来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尤其是可以直接和北京的专家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一对一点评,这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亲切友善、博学多才的林教授,热情洋溢、孜孜不倦的李校长,严谨细致、老成持重的王主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此次活动,我可谓收获满满。
在新高考形势下,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设置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安排,层层设问,层层递进,步步提升的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到达顶峰。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也能改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体验英语发现和探索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李校长引用叶澜教授著名的“上天入地”论,告诉我们学习理论越深刻,越能充分的应用在教学中。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的学习新课标,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
教师这个职业是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不仅要加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个人魅力,还要不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这次活动虽然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对于我来说,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古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今后,我将以这次活动的所感所得为指导,不断的提升自己。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9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为期三天的“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参赛选手,我在此次大赛中收获颇丰,尤其是李红军校长“关于让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地”的专题讲座,让我重新思考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指引下该如何改变教学方式来适应新形势。
李校长在讲座中提到新课标下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其中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
而如何能让这些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中落地是每位教师都要深思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本次大赛给予我的养分将无限助力我今后的教学。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10
“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历时三天,于7月21日下午圆满结束。有幸作为一名参赛教师,我全程参加此次大赛。活动期间认真听同行的课,从中受益匪浅,更有幸听取专家老师的精彩点评和专题讲座,感悟颇深。
一、集体备课、磨课
参加比赛,我讲的课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一课时。接到课题,我们数学组参赛成员马上投入紧张的备课工作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探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赛前,与来自其他学校的老师互相探究,大家不像是竞争对手,更像是同事间的一种交流,都想把自己的课做到最好。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赛后收获
通过本次大赛,不仅学到了各位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更可贵的是能听到专家老师面对面的点评和专题讲座,让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并不只是知识解题方法的讲解,更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过程;让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探究启发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必要性。比赛中,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精彩的课内外资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将教学语言演绎得充满艺术魅力,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之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赛后反思
通过本次比赛,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教师不敢放手,讲的太多,生怕学生听不懂。对于部分内容,可以尝试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有时给出的答案不是太恰当,学生初始的回答可能只是其中一两点,而且不怎么完善,甚至有错误出现。教师应该对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恰当的或者错误的及时引导,通过教师的鼓励,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这样其他学生就能自主的给予修正、补充、充分发挥协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关注度不高。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在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下不是太重视创新课堂模式的探究,缺乏创新意识,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时,受传统思维、空间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再加上知识视野不宽,教学方法不灵活,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进学习体验和收获快乐,从而无法发展综合应用能力和数学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平时教学中,要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或学案,还要努力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课堂上应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本次大赛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仔细回味同行的课堂,吸取他人的长处,逐渐完善自己,今后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与学生和社会。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11
七月是开满鲜花的日子,七月是果熟瓜香的日子,七月更是收获的日子。7月19日到7月21日,在我校举办了“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回望这段历程,内心颇有感触。赛场上,各位参赛教师的课堂风采,课堂中教学的设计水平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都让人耳目一新。尤其赛事后各位专家教授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让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听了李校长的《让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地》后,我对新课改下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在语言思维中培养语言能力,在词汇语法阅读中培养语言能力,在不同课程中培养思维品质,在听力训练中培养学生预测信息能力,归纳信息能力,快速捕捉重要信息。总而言之,英语核心素养为我们指明了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这就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赛程虽短,但意义深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12
“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已落帷幕,与其说这是一次教学大赛,不如说是一群拥有教育情怀的拓荒者,为振兴乡村教育尽心竭力为我们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县城高中的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与名师互相学习的平台。对我而言,能参加这次比赛我深感荣幸。尽管一路走来不容易,但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位选手来说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
首先我想说感谢。感谢大赛的发起者,就像张冬立老师所说,他不是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的领袖,他克服了诸多困难,筹办了这次大赛,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广阔的交流平台。直到今天,各位专家评委还在通过微信平台解答我们教学中的困惑,鼓励老师们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提升个人素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细心的林教授考虑到在评课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可能有讲得还不够清楚,特意又把三天的评课反馈整理成了文档,并又做出了详细解释,方便我们再整理学习。
其次我想说收获。通过这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行们的教学风采,让我颇有收获。
一、老师们都认真研读教材,对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处理得当,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课堂参与率高。
二、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都比较注重渗透策略意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堂导入精彩,实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她们制作的PPT画面清晰,设计精美,特别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参赛教师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高,自信大方,教态自然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想说反思。尽管在这次大赛中,专家评委对我们的课给于了很高的评价,但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也有很多。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还不够清晰、简明。正如林教授所说,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学生的需求和认知规律,好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性。教学目标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只有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知道本节课学生要“去哪里,怎么去,到了吗?”这样的课堂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要充分考虑学情,不需要太多但要重点突出。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解决每一个细节问题,所以一定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这也有利于我们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避免“拖堂”现象的发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是不敢“放手”,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设置了很好的学习任务,但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讨的时间不足,然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这个环节实施好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深度学习。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要降低标准,降低期望值,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业环节的处理要再细致一些,清楚地说明本次作业的目的,告诉学生如何做,并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时效性,达到布留作业的目的。
尽管大赛已经结束,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有价值的回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深知,教学实践探究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教学有法,却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符合我校学情的有效教学方法。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13
“京蒙携手·教育振兴”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经过三天的赛事之后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比赛虽然结束了,收获的却远远不止一个奖状,还有个人对这节课的反思、专家在教学理念上的引领和其他选手的精彩分享,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
一、通过专家点评,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语音就是门面。正如张彬福教授所说,教师要行为有范,要从各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面临新高考增加听力测试甚至还会有口语测试,提高自身口语水平对我来说迫在眉睫。正好利用暑假这个机会坚持练习起来,开学之后让学生见证我的进步。
其次,要准确把握一节课的侧重点,以提高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控能力。在我的这节课上也出现了先松后紧的情况,导致板书时有点着急。因为一节课45分钟可以展示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清楚展示的重点是什么。对这个重点帮助不大的内容可以删去,以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用林教授的话说,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答不上来时,说明老师搭的支架不够。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回答这个问题的词汇、短语、句型或做一些提示。让学生感觉垫垫脚够的着,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二、专家的点评和指导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纲可循。
参加这次比赛,我见识到了真正的专家风范。每位专家对每一种课型的点评做到了精准到位,让人非常敬佩。比如阅读课,我们除了梳理和获取文本重要信息之外,还要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通过文本作者想传递什么样的情感和价值观给读者。再比如语法课,我们学习语法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是为了在特定的语境中表情达意。所以必须把语法结构运用到语境中才能体现语法的作用。
三、李校长关于《让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地》的讲座让我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践行英语教学活动观,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多元活动从语篇中获取信息,阐释和评判其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这两个方面是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
三天的赛程很快结束了,但我们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长。面对我校学情,我选择不再抱怨。在专家们提出新理念的引领下,带领学生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迁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三观,和他们一起探索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人师者的终极目标吧。
“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心得体会 篇14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7月19日至7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一届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在“驼铃杯”课堂教学大赛的开幕式上,深感各级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我想我们也应该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与嘱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并且学以致用,更好地开展好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次培训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历史组的17位教师以新教材、新课标为引领,精心准备、深挖教材,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为全体师生奉献出一堂堂高水平的课堂实录,如张晓红老师课堂逻辑清楚,用一个个历史故事将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容娓娓道来,学生深入参与课堂,紧跟课堂节奏并充分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展示了师生风采;谢敬伟老师声音洪亮,积极带动、引导学生,通俗易懂地为学生讲解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谢老师文学底蕴深厚,引经据典,并结合最近热映电影《长安三万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且问题设计精心巧思,暗藏玄机,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三天的听课和讲座,我有几点思考收获。一是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天听评课中,历史学科的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教师要注意深挖教材,用好课本中给定的内容案例,以及明确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二是教师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对课堂的把握很重要,严谨的同时,课堂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三是教师语言要有艺术魅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历史课教师要发挥好这个余温,让他成为孩子向未来茁壮生长的最好养料。四是教师要抓好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在建设“共生课堂”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大家的力量是巨大的。
让我们在课改的路上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在教学相长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相互磨课,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