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2023-08-03 19:22:16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1

活动背景: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在我们中国有很多的节日,对于我们这群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对于一些农历的节日不太清楚,更何况是这些两千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了,于是在区域设置的时候特别开辟了一个“中国节日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的墙面上会及时地更新不同的节日提示,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物品作为节日礼物、或者作为经验的再现表达等。一个月以来,教师节的到来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能动手制作礼物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而且对本来陌生的老师渐渐地熟悉起来。转眼国庆节到了,人们用的最多的庆祝方式就是燃放美丽的烟花,孩子们都十分喜欢美丽的事物,于是墙面上多了一朵漂亮的烟花。

观察记录: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这个区域,是因为他们被这里眼花缭乱的装饰材料所吸引。他们告诉我:“我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变成美丽的烟花,所以我想来试试。”在十分投入的兴趣激发下,孩子们通常会认真地装饰烟花。在选择材料时他的第一选择是颜色鲜艳的绒球,其次是亮片,接着是吸管、图形各异的手工纸片最后是火柴。在制作烟花初期的成果是排列整齐的一条条烟花,后来才逐渐变成由中心往外散开的伞状,最后布置在墙面上的是有规律材料排列的各种烟花,给国庆节的夜晚照得特别明亮。

分析反思:

幼儿对新颖的、多样的材料是最感兴趣的,他会第一时间去尝试操作一下。并且在兴趣的唆使下,他会表现得特别认真与专心。

在选择材料时,通常最先考虑的是立体的、颜色鲜艳的材料,其次是有亮光效果的材料,接着是颜色较丰富的材料,最后才会选择色彩单调的材料。教师在提供区域材料的同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喜好与操作中的使用问题。

起初,幼儿对烟花的认识是不太确定的,在几次操作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从条状逐渐转变为伞状,才最终把握了烟花的基本形状。同样,从材料的无规律排列到有规律排列也是幼儿经验的提升过程,显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隐性作用。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2

死亡”一词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雷雨》的脉络。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

周萍的死倒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梦想的事情接踵而来,现实生活留给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种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绝望。周冲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被社会矛盾、家庭仇恨无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中游离屈尊的年轻人。他最终还是死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悲怜不忍,心痛不已。

在这里我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3

《影响力》这本书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权威教材、有史以来发行量最高的书。美国相关评论曾说到:这是一本同领域无争的、最好的书,是营销心理学的奠基之作。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竟然获得了如此之多的荣誉和称赞呢?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有点怀疑的态度开始了阅读之旅。没有接触之前我想《影响力》这本书应该是生涩难懂、纯学术性的,然而事实确让我很惊讶。不得不说,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以至于我都想去购买一本以便以后细细琢磨,有的书总是能够经得起推敲、值得深入思考的,我花了大概一周的课余时间终于将书通读了一遍,内容肯定是会遗忘一些,但是那些生动形象的案例和现实实验让我获益匪浅。下面我来谈谈我阅读的一些内容和感受: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仅从营销心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它更是以点带面的用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简单明了的揭示了日常生活在许多被人忽略的现象的本质,教会了读者去思考、解决问题。毫无疑问,这本书是迷人、永恒、切入要害的。整本书一共分为八个大的章节来叙述,分别是:一、影响的武器二、互惠三、承诺和一致四、社会认同五、喜好六、权威七、短缺八、立即生效的影响力。书的作者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与上至高级政客,下至骗子打交道,总结得出:尽管使人服从的策略五花八门,但都可以归结到六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中去:互惠、投入和一致、社会认可、喜好、权威、匮乏。营销人员往往就是有意识的利用了这些原理中的一条或几条使你心甘情愿的与其达成交易,而对于一般人而言,若是能够火眼金睛清楚地识破营销者的花言巧语、阴谋诡计,大概很多时候就不会后悔不已的为自己稀里糊涂莫名其妙所做的决定懊恼了。

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具体细微理论性比较强的营销心理学教材不同,它摒弃了各种纯理论行的知识点的讲解,站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视角来阐明人们之所以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这种讲解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大道理的讲解,而是在大量实验资料数据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鲜活的事例的背景下,积极地来引导我们读者去思索其本质的原因及。与其说是作者在给我们讲解他个人通过长时期的观察实验的结论,不如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指南针,给我们自己亲身体验探究奥秘指明了方向。

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每一点都可以延伸出一系列的内容,我粗略的讲讲前面两章的心得体会:影响的武器讲述了存在在各种生物体内的“咔哒、哗”反应的巨大威力,这种下意识的自觉反应和人们习惯性的根据原来的经验走捷径的思维方式解释了在很多场合的不可思议的举措。而营销人员都很善于启动人体内的“咔哒、哗”反应按钮,诱导消费者走所谓的捷径,加之巧妙的运用对比原理等方法,给消费者造成表面上的巨大落差,一步步的带领消费者调入他们提前设计好的圈套。互惠原理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则:给予、索取、……再索取。我们可以看到互惠原理以及与之形影相随的负债感在人类文明中几乎无处不在,感恩图报的意识使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有了压倒性的力量,因此它也被营销人员运用成为非常有效的说服他人的工具,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很轻易的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互惠原理也广泛的活跃在政治舞台和商业层面上,在最上层的政界,政客们都念念不忘地相互提携和吹捧自己的议事日程,各种稀奇古怪的攻守同盟更是司空见惯,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营销人员巧妙的利用互惠原理往往引起的是不公平的交换,这种不公平来自于消费者自身获得了一点恩惠之后发自内心的强烈不安,另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巨大羞辱,两者结合在一起就给消费者造成了十分沉重的心里负担,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在互惠的名义向会心甘情愿的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东西作为回报。营销人员往往会利用这样的一种心理让消费者付出更大的购买行动。

无论是书中讲到的哪一种原理,作者都给我们指出了它的关键所在,这些无非都是销售者从心理方面诱导消费者或者说实验者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假设推断的正确与否和实验对象之间的一场心理大战,前者都是清醒明白的,而后者则多数情况下处于犹豫不决或者被忽悠的状态。消费者的整个决策过程受到了各种心理策略的干扰的,倘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要想不被这些强大的心理依从策略的无形力量所控制,我们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哪些场合哪些人有可能正在对我们实施依从策略,企图把我们变成他们的客户。有了基本的心理防御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现实中很果断坚决的对他们采取的一些策略说不,让那些心里打着坏主意的营销者的策略无处可施。读完这样一本营销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让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营销人员的行为都找到了相应的合理解释,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肯定还会继续和这些有趣又邪恶的原理的使用者打交道,但我相信,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消费过程中更加理性。只要我们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这样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不会让他们从我们的身上获取额外的利益。

你为什么会说是?那是因为你不清楚自己正在被一些依从原理所左右,所以,请回头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它会告诉你答案。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4

读完《黑骏马》有一种很复杂的心情,脑子里老是浮现着在空空旷旷草原上的一个夜里,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像剥了皮的猫”一样的孩子,守着一个装有奶奶死尸的碎了一只木轮子的牛车在嚎啕大哭的情景,那时的她内心该是多么的无助与绝望啊,再甜蜜的爱情都无法胜过在你最需要时默默拉起你的那只手和抱紧你的那双臂膀,索米娅9年后再见白音宝力格时,内心有震响吗?很多词应该可以描述她当时的心情吧,比如:若无其事、古井不波、心如止水……

还有那个叫其其格的女孩,一个懂事、坚强但却可怜的孩子,一个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一个身上带着烙印的孩子,童话里的灰姑娘因为碰到王子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生活在粗犷草原上的其其格,会有幸福的生活吗?

小说中说:“如果我们能早些懂得人生的真谛,如果我们能读一本书,可以从中知晓一切哲理而避开那些必须步步实践的泥泞的逆旅和必须口口亲尝的酸涩苦果,也许我们会及时的抓住幸福,而不至和它失之交臂。”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现实现情,如果发生什么,认真、努力的过好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5

堂吉诃德,一个年老的乡村绅士,怀着伟大骑士的灵魂,苦苦思索着无人能明白的理……

------题记

一个满脸消瘦,面带愁容的小贵族,为了心中美丽的达辛尼娅,他爱上了骑士小说……一匹瘦弱的老马-稷南提、一柄生了锈的长矛,一个破了洞的头盔,堂吉诃德带着桑丘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出征。可是时代变了,骑士制度早已成为历史,他自然当不成骑士了,于是他只得以幻想来实现当骑士的向往,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旅店老板当作寨主,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理发师当作武士,把胜利取得的铜盘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把罪犯当作受-的绅士……闹了许多的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前才醒过来。唉,可怜的堂吉诃德!

然而,堂吉诃德又是伟大的。这一点都不矛盾。由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构成的唐吉诃德气质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这是一种充满实践勇气和内在热情的英雄气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怀抱着崇高信念和伟大理想的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堂吉诃德敢于追求自己心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达辛尼娅是只个美丽的梦,但是他努力寻找梦境。她对爱情是忠贞不渝的,即便那只是邻村挤牛奶的姑娘。他有着无比正义的骑士精神,他一心认为这世界需要拯救需要伟大的堂吉诃德。他是那么可笑,内心却又那么认真。

正是堂吉诃德的无能和勇敢,让随同出门行侠的商丘不离不弃。商丘,一个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朱光潜先生曾经给过他们这样一段评价: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和风筝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商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实用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商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商丘……或许说堂吉诃德是聪明中的傻瓜,商丘是傻瓜中的聪明一点也没有错吧。

曾经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的摧毁,后来,它却成了行将灭之的骑士阶级的史诗。

现在,堂吉诃德骑着华丽的马车到天堂寻找美丽的达辛尼娅了么?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6

无意间读到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这本书在排行榜上,占据着经济与管理类销售排行第一的位置,是一本百万畅销书,非常值得一读,读了这本书,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视角,令我感触颇多。

在这本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在这本书中,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一一拆解他们的招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这6大秘笈为我们所用。

读过此书之后,定能使你做到以下两件事:一是当你真正的意图是要说“不”时,你不会再说“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具影响力。

《影响力》这本书,教会我们要避免盲目从众,既然你知道盲目从众的心理原因,你就可以避免落入俗套,使自己不受他人操纵,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从事自己想做的事;学习影响他人的技巧。影响无处不在,即使在饭桌上,你也能感受到。该书可以教会你无数招影响他人的方法。自出版以来,由于它的影响,使得劝说成为一门科学。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点游说的人,这都是一本最最基本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

本书解读了人类的6大影响力: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读完后,感觉是人类的心理分析多一些,以具体的例子为出发点阐述了人类的影响力,并从中教会大家影响他人的技巧。

对于这6大影响力,我感触最多的就是互惠、承诺和一致这两点,就这其中两点影响力,阐发一些看法吧~

关于互惠,先给于,再索取,以此触发不对等交换。如超市经常打出“免费试用”的牌子,就是利用人们一种亏欠心理,所以,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强塞给我们的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承诺和一致,一旦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赖在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这种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如:买彩票、赌马的人总是认为自己选的那匹马是最棒的。一些厂家就根据这个原则,出产货物,来获得销售利润。

小小的改变能让您的说服力大大不同。

什么文具能让您的说服力异常有效?

什么单词能让您的说服力提高一半?

为什么声称自己喜欢宝马的人,会最终选择了奔驰?

为什么有那么多牙医都叫“丹尼斯”?

您当然想让同事更多地认同自己,想让孩子听话地去做作业,想让邻居听从劝说,不再乱扔垃圾。每天,我们都要面对说服他人的挑战。怎样才能让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根据近六十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本书为您揭示了在工作上、生活中有效说服他人的方法。著名说服力专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书中为您提供了不可错过的说服技巧,这些技巧都是经科学证实有效的。不管您是想升职,还是想让病人乖乖吃药……又或是想让他人投您一票,《说服力》都会帮助您,它将告诉您,怎样用最简单的改变带来成功。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7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淫荡”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范柳原早猜准了白的心思。开始就问“你爱我么?”流苏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对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爱情原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虚伪的东西来得并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这话听起来再直接不过。如此牺牲了自由和金钱换来的婚姻代价太大,对他来说“那太不公平”。在他看来,结果只能有一种,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时候才能有分晓。然而流苏并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说“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但是,这远远不够。

终于,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这种彼此妥协终究是短暂的,后面掩着的平淡、琐碎、粗鄙的生活留给观者的是一串省略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这里只强调了“她”,范柳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学,这一场轰炸不过是炸毁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烟花梦。生死契阔,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倾城之恋》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阅读笔记感想心得怎么写 篇8

一杯毒酒,一把毒剑。结局被鲜血浸染。

哈姆雷特最终被众人抬放于高台,在沉重的葬礼进行曲中,无愧于礼炮的轰鸣。

王子复仇成功了,但同时哈姆雷特复仇者的身躯也壮烈倒地,杯具随之落幕。可怜的雷尔提,沦为克劳地的杀人木偶,被其控制了复仇欲望,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克劳地、葛簇特,也算是罪有应得,让死亡超度他们罪孽的灵魂。

哈姆雷特是封建制度的陪葬,杯具真的处于必然么不见得。哈姆雷特的杯具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阿姆雷特孤身作战,为父血洗仇恨的欲望迫使他站立于风尖浪口。在他的周围,尽是无尽的黑暗。杀害父亲的叔父盗取了皇冠,拥有无限的权利,他的左右还有唯利是图,攀炎附势的诺诺小人组成的“名流之辈”。即便有赫瑞修的支持,他的力量也仅仅是沧海一粟。孤军奋战的人文主义者身单力薄,在那个浑浊的时代是少有曙光的。当然还有主观原因,这点直接导致了哈姆雷特最终结局的杯具。虽然哈姆雷特善于思索,可是优柔寡断,虽然他热爱人民,可是无法亲近人民。虽然他有令人钦佩的才能,却被终日郁郁寡欢,愁云惨淡的不良情绪99淹没。他在用心行动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他畏惧整个封建集团的权威,所以在行动中畏首畏脑。比如当国王跪地祷告之时,哈姆雷特拥有充分的把握在片刻间结果国王的性命抽刀一击,可是他没有。迟疑不决后选取了放下。不管是不是正因坚信人在临死前祷告会直接升入天堂,哈姆雷特从现实方面讲都是错失了机会,对对手仁慈就是对自我残忍的道理他还不懂。还有正因欧菲莉亚无法理解哈姆雷特冷淡的态度,加之家父的阻挠精神紊乱失足落水溺亡,虽然有政治成分参与,可是如果

哈姆雷特能够不把对于母亲梦想的破灭,强加于欧菲莉亚,欧菲莉亚就能够完全避免最终还不能用唱诗来举行葬礼的悲惨命运。在这一点上,哈姆雷特远远不及福丁布拉的英勇果敢。

哈姆雷特是可悲的,他是封建时代的异类,人文主义的光芒还不足以驱散整个时代的阴霾。父皇被叔父秘密毒害,父皇的生命、地位、权利,甚至自我的母亲都被阴险狡诈的叔父全盘剥夺。母亲被叔父勾引乱伦。自我不能与爱人完璧。这一切犹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巨山,压抑在心头无法喘息。在他的身上有人生的思考,人性的剖析,却苦于对手的强大,他揭开了封建社会妖娆虚伪的面纱,看清了血肉模糊的时代面目,深刻地批判现实的黑暗,却无力改变现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造就了他的忧郁苦闷、失望怅惘。

哈姆雷特一方面在追求人性的解放,可是应对现实的矛盾梦想不能实现而精神扭曲感到痛苦;另一方面个人遭受排挤无法诉诸正义内心摧残。旧思想和新思想同时存在,使得他行为过于谨慎举止不定。又正因特殊身份的限制,他还要对国民对国家负责,这些都是哈姆雷特一个人担负不起的。

作者莎士比亚身处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正是戏剧中丹麦的真实写照。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创作者与被创作者,心连一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