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世泽长

2023-08-21 12:51:59 各类稿件 打开翻译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世泽长 篇1

上世纪50年代初,我的父母携手婚姻,走上了人生新旅程。

当时,奶奶去世已多年,是爷爷带着我的父亲、大姑、10岁多的叔叔和不满10岁的小姑艰难度日。父亲后来说,那时的家,就不像家的样子,回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我的母亲身材高挑,心善容皎,好强耐劳。母亲的到来,给这个家撒满了明媚阳光……

母亲对爷爷非常孝敬。爷爷是旧社会过来的读书人,日子过得清贫。母亲从心里敬着爷爷,顺着爷爷,好吃好穿的,都先尽着爷爷。爷爷有一张穿着黑色长袍、戴着瓜皮绸帽的单人照片。爷爷坐在椅子上,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幸福地望着我们。爷爷这张照片,是我们孙辈们心中永恒的记忆。那身衣帽,就是母亲专门为爷爷置办的,爷爷非常喜欢。

母亲对叔叔姑姑很关爱。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我的父母无愧于此。因为奶奶去世早,叔叔和小姑小小年纪,就没有了娘的疼爱,很可怜。叔叔和小姑说,是我的母亲,让他们感受到了娘亲一样的爱。放学回来,有了热乎乎的饭菜;逢年过节,有了崭新新的穿戴;平日里,也有了如娘亲般的嘘寒问暖……后来,父母和叔叔姑姑们一起,盖起了新房,又先后帮叔叔和小姑找好对象、结婚成家。对叔叔和小姑的婚事,母亲像儿女的事一样操心。母亲的善良美德,宽厚胸怀,让父亲省了许多心,丝毫没作难。

我的记忆里,几十年间,脾气暴的父亲,总是让着母亲。母亲说的话,父亲从不驳回。父亲对母亲的体贴和感激,都放进了这“相让”之中。

父母一生辛劳,养育我们兄妹9人。古稀之年时,跟着儿女在外地住了多年的父母,说什么也要回老家去住,儿女拗不过老人,只好送他们回到老家。

父母过完80寿辰不久的一天,在院子里遛弯的母亲摔倒了。这一摔,母亲原本已不太硬朗的身子,一下出了问题。轮椅成了离不开的帮手,咳嗽气喘很厉害,连吃饭如厕也无法自理……

我的哥嫂弟妹和弟媳,对病中的老母亲如同呵护新生儿,尽心尽力。十年多的时间,四弟不管工作再忙,弟媳在学校教书多累,也没生过抱怨。母亲不能自理后,四弟、弟媳更是喂吃喂喝,洗洗涮涮,热天在家洗澡,天冷就去澡堂,照顾得父母无微不至。

最后一次与母亲相处,只有短短几天。母亲用不很清晰的声音,笑着对我说,好着哩。还不忘嘱咐我好好干工作。

母亲去世不到3年,父亲也撒手而去,到那边陪我的母亲去了。我相信,天堂的父母,还是至亲至爱幸福美满的两口子。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世泽长 篇2

我的母亲是务农的劳动妇女,因为有着对饥饿和贫苦生活的切肤记忆,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就认准一个理儿:节俭持家,才能让好日子万年流长。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艰苦的年月里,母亲节俭操持家务,让一家大人和三个孩子吃穿不愁,日子过得苦中有乐。母亲总是把没有写上字的空白纸片儿和纸张精心搜集起来,给三个孩子做算术题打草稿和写作文;母亲没事就经常走家串户,把别人家丢弃不用的边边角角的碎布拿回家,用浆糊拼接到一块儿,做成布鞋给我们穿。母亲节俭一辈子,现在日子好了,但母亲生活依然十分节俭,并时常训诫我们,节俭持家,不能忘本。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时常有一些豆腐块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把平时的稿费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寄给年迈的父母,在电话里叮嘱他们买些营养品补补身子,每次母亲都爽快地答应了。记得有一年家中有事,急需用钱,我正为筹钱忙得手足无措时,母亲听到消息就来了,送来了1万元。母亲握着我的手说:“彦娃,这是你给我们汇的钱,五六年没动了,就攒下来了,指望着能给你帮上忙,这不,用上了!”望着母亲慈祥的面容,我顿时泪如雨下。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节俭已是中国风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节俭家风代代相传,让我们永怀一颗对这个美好世界的感恩之心!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世泽长 篇3

20多年前,12月的一个大雾天,父亲在医院里病逝。光阴延续,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想起他,他的一些言行犹如一盏盏明灯,会永远照在我的记忆深处。

父亲生前是一名在军事院校教书的军人。1949年底重庆解放,19岁的他,刚从南岸区的一所中学高中毕业。1950年初,他报名参加了西南革命大学,成为一名军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他以文化教员的身份随军参加了西南地区的剿匪战斗。战斗结束后,他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技术学校当政治教员。

现在回忆起来,父亲留给我的最重要的遗物是一些书籍和他对书籍的那份热爱。对此,我在《我的藏书经历》的文章中有过回忆:“家父生前,在一所军事院校教马列哲学和党史。我的藏书中有一些来自父亲。我对书籍和阅读的喜爱,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萌芽于父亲的书桌与书架之间。”父亲留给我的书,以马列著作为主。像两卷集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及《共产党宣言》,列宁的《论战争与和平》等。哲学方面有《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等,也有一些历史书籍,如《中国史纲要》。这些书上都留有父亲几十年前阅读时划下的红线蓝线和简要的批注。这些藏书对于我有特殊的意义。我觉得这些藏书不仅仅只是书,而是我们家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藏书和围绕这些藏书展开的父亲的言行,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父亲病逝后,他的书都归了我,并跟着我上山下乡,之后跟着我读书求学,辗转了多个单位。回想起来,我对历史的一些了解、对哲学的兴趣,很可能起源于这些书。为此,我要感谢父亲、感谢他那些藏书。与书相伴,生命之火的跃动就会有支撑,人生的旅途就会不寂寞。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世泽长 篇4

几番细雨,几度清风,把伯父院子中的一丛丛花草染得浓郁如墨,姿态潇洒,幽香沁人肺腑。雨后迷人的景致,撩拨着我的心绪,翩飞的蝴蝶,把我引出屋外。猛然间,我想起伯父家后院的那片葵花园,雨后一定更加清秀,独具风采吧?

循着潮湿的小路,不多时就来到后院的葵花园。雨后的葵花像一片灿烂的海洋,在阳光下泛着明晃晃的波涛。记得春天我来伯父家时,伯父正在后花园种葵花。他点种,我盖土。一老一少边种边聊。伯父说:“葵花一般都种在瘠薄的田间隙地里,可它对生长条件却无所求,不管怎样瘠薄的土地,它都能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根儿越多,就能吸收更多的营养,根扎的越深,长得越挺拔,他不怕旱,不怕涝,不怕风,不怕雨,不管怎样的坏的天气,它都能茁壮成长……”猛然间,我明白伯父话里的含意了,他是不愿意给我安排工作呀。提起伯父,市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堂堂正正的市委书记,权力大着呢。我为有这样的伯父感到荣幸,朝中有人好做官嘛,当侄儿的还不能沾点儿光?可我长这么大真就没沾到伯父一点儿光。前几年,我给他写了好多信,央求他给我找个工作。他却告诉我农村大有作为,不要因为我当书记就想开后门。当时我气得简直要蹦起来,冠冕堂皇的话谁不会说?唉,官做大了,就长了“势利眼”,六亲不认了,还能有我这个侄儿吗?

气归气,我仍惦记着工作的事儿,便迫不及待地问伯父:“我的信您收到了吗?”他点点头,没说话,想着他的心事。我不高兴,但又不好发作,只好岔开话题:“伯父,我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什么好消息?”“我入党了,前几天批的。”伯父听了,绽开了笑脸,眼里闪烁着惊喜的神色打量着我;“好啊,入党了,光荣哇!”我趁机说:“伯父,您家我哥、我姐都在机关上班,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您眼看着我在农村受罪吗?再说论政治条件我也是党员了,论文化程度,我也自学成才了,论耍笔杆子,我还是省报的通讯员……到市里哪个局都能顶一个,保险不给您丢脸,只要您给我找个地方就行……”伯父笑起来:“找个地方就行?不带后悔的?”“对,不带后悔的!”我又撒娇地摇起他的肩:“您侄儿不听您的,还听谁的?”“那好!”伯父郑重其事地说:“秋天听信儿吧。”

一阵阵的风,吹落了几片花瓣儿。随着飘落的花瓣儿往下瞧,我才发觉身前身后全是纷落的葵花瓣儿,我禁不住陷入沉思中去。小时候听伯父说,葵花围绕太阳转,我不相信。细心地观察几次,果然如此。后来我才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离开阳光雨露,也就不存在万物了。正因为这样,葵花每天都伸展宽大的叶子,张开圈圈的笑脸,沐浴着阳光雨露。如今,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养料,它毫不顾忌自己艰辛的生长过程,在微风中欣然飘落了,和大地融为一体了……我正想着,猛听身后有声响。回头看,是伯父。“伯父,我又找您来了。”“来得好哇,我不告诉你秋天来吗?也正想找你呢!”我一看有门儿,伯父肯定把我的工作安排好了吧?没想到伯父却说:“我现在退休了。春天我就有这个安排了,秋天让你接我回老家。”“什么?”我吃了一惊。仔细一琢磨,不能!哪有这么傻的人,放着城市不住,到乡下找苦吃?“伯父,您不骗我把?谁都巴不得地往城里钻,你却愿到乡下来?”伯父沉思一下:“因为我是党员。”“党员就该拣亏吃吗?我真想不开。”“对,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若不然,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伯父说着,俯下身去拾一个葵花瓣儿说:“别嫌家乡条件差,生活苦。珍贵的奇花异草都长在公园里供人观赏,只有葵花长在家乡偏僻的田野上,甘愿为大自然做贡献。这片葵花是我从家乡带来的籽儿,这些年已经长成一片园子啦,我再把它还给家乡的土地,说不准能连成几百个葵花园,上万个葵花园呢!”

伯父回到家乡那天,看见一棵大树下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正在给学生上课。那老师光着膀子,裤子上打着补丁,他的身边有十七八个学生。这就是课堂了。而离这些学生20米处,还有十来个孩子,围坐在旁边也在听。他拉过来老师问详情。老师说,他月薪只有47元,还经常拿不到。每个学生每年的学杂费几十元,但远处那十来名学生却拿不起,只能旁听。伯父心里不安了,掏出了身上还剩下的2000元钱说:“这10名学生的学费我包了。”十几年里他先后资助了60名学生。伯父指着身上的行头对我说:“我的裤子30元,袜子2元,鞋20元.”上衣他没说,因为那天他光着膀子。“你伯母的衣服穿了十几年,从长袖改成短袖,从短袖改成大背心……”我知道,伯父说的都是真的。他一天只吃三碗面条,五角钱的黄瓜撒上点盐能吃两三天。到了学生开学的时候,却把几万元又寄给了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亲朋们对伯父的做法都觉得不可理喻,说伯父疯了。

1992年,伯父在屋前开个小饭馆儿,老两口起早贪黑地经营,生意挺红火。一天,伯父发现有八个大学生模儿样的孩子默默地帮他收拾吃剩下的饭菜,整理桌椅。后来,伯父发现这八个孩子躲到背静的地方偷偷地吃收拾下来的剩饭剩菜。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孩子刚上大一,家里太穷,每月只寄30元的生活费。放暑假了,他们想在伯父家打工挣点儿生活费,伯父受不了这样,他把八个孩子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从今天起你们就在我这儿吃饭,别给我干活,有功夫多念一点儿书,书念好了就是对我的回报。”此后伯父每年为他们拿出5000元,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每年春节,最让伯父伯母兴奋的事,就是在灯下阅读他们资助的学生寄来的信和成绩单。不久前,伯父资助的那八个大学生还专程从北京来看望他,并赠锦旗一面。这使伯父兴奋地不得了:“好哇,能在北京工作,就能为国家做大事啦!”

伯父的小饭馆挺特殊。特殊之处是门前有一个旗杆,上面飘着国旗。饭馆后是一片葵花园,收获的葵花籽儿免费赠给念不起书的孩子交学费。按照伯父的说法,如果不资助那些穷孩子上学,他攒的钱就是躺着吃也够他和伯母吃一辈子了。他有一个“我的自白”庄重地写在饭馆儿的墙上:本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里,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1983年退休后当上了个体户,从没错花过一分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贫困学生。为了给贫困大学生、贫困学生讨点儿学费,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没有伟人那么伟大,我也没有雷锋那么崇高,可我认为党和人民没有白培养我。我一个小小个体户能让那些穷人孩子上学,我一生没有白活。我的目标是,用我的辛勤劳动为家乡人民多讨口饭吃,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到2023年培养100—150名大学生……”这就是伯父的自白,每每读来让我感动。伯父的话我信。不管怎样瘠薄的土地,葵花都能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根儿越多,吸收的营养越多;根儿扎的越深,长得越挺拔。想到这里,我想起《咱们老百姓》这首歌来:都说咱老百姓是那原上草,芳草连天才有春意浓;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无边的海,大浪淘沙托起巨轮行;谁为咱老百姓谋幸福,浩浩青史千秋万代留美名……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世泽长 篇5

那是一个深秋,父亲到自留地里劳作,还未回来。父亲临走之前,母亲对父亲说,今天咱们家里包饺子,记着拔一根葱。那天,天色晚了,父亲还未回来。我便对母亲说,我看看去。

我向自留地方向跑去,半路上,看到大叔大嫂们挑着大葱往家里走,我看着这些散发着浓郁气味的大葱,心想,要是能见到有根大葱落在地上,我就可以捡到了。每逢有人挑着担子从我身边经过,我就盯着那人筐里的大葱。过了一会儿,走过来一位老者,他是聋哑人,我看到他后面的筐中,有一根葱的葱头朝外、在筐的边沿上耷拉出多半个身子。只要握住葱头,一用力,就能从筐中拽出来。我快速地跑到他前面,在路边草窠处停住,用脚趟着密集草丛,装作逮蚂蚱的样子。等到他走近,我一把抓住那个耷拉下的葱头,把那根葱拽下来了。我拿起葱,选一条僻静小路,朝我家自留地跑去,我要告诉父亲,不要拔自己家的葱了,我路上捡了一根。

父亲问我葱是哪里来的?我坚持说是路上捡来的。父亲说:“不对,村里人拔葱都好几天了,我到自留地来回走过多少趟了,怎么没捡到,偏偏让你一个小孩子捡到了?你说,这根葱是哪来的?你不说清楚,今天就不用回家。“我害怕了,不回家,母亲还要包饺子呢,老师留的作业,还没有写呢,这怎么行。我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说出。父亲说,你知道你今天的行为,是什么性质吗?这可是偷啊。父亲接着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坏习惯都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可不能小看这一根葱啊。而后,父亲从自留地里拔了葱,陪着我一起把我手中的那根葱,还给那位残疾老爷爷。

父亲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