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教学来自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这次学习《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唤起学生的目光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这样的数学课堂会逐渐的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共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从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请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有差别。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多一把尺子,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核心。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间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2
学习完新课标后,收获颇多,以下就2点谈谈我的感受。
一、明确目标
新教学目标的首位不再是“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法改变
只有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感知并运用语言,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教师要合理分配课程资源和时间,同时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习语言——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对标新的课程标准,反思过往课堂,大单元教学不失为一种高效突破的方式。注重把握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整合学习内容,将知识结构化。在大情境、大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经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探索过程,进而鼓励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里以第七单元为例,将二年级语文在“大单元”“任务群”学习方面的思考呈现如下:
一、单元主题:改变
二、单元语文要素:借助提示讲故事
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童话单元,《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是四篇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四篇故事指向一个主题——“改变”。有因为不断改变,而变得越来越美好的,如《青蛙卖泥塘》;有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的,如《小毛虫》;而《蜘蛛开店》《大象的耳朵》则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蜘蛛开店》一课,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小毛虫》一课,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词句讲故事;《青蛙卖泥塘》一课,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故事。<作文吧 ZuoweNBA.NeT>
四、单元任务群设计:结合新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的三个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阐述,可设计以下几个学习活动。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侧重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基于二年级的学段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单元特性,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包括任务一——读童话。(初读童话,自主圈画生字;组内合作读课文,解决字词;开火车读课文,随文识字;书写提示,会写生字;结合书写提示,自主观察,归类写好生字;关注问句,读顺童话。)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侧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包括学童话、讲童话和创童话。“学童话”这一任务的落实依托“读童话”,在读准读顺童话的基础上,采取小队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阅读感知、倾听思考,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了解童话的内容,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
“讲童话”这一任务的落实又依托“学童话”。在了解童话内容,感知童话语言魅力的基础上,借助恰当的方式复述故事,能力稍好的同学也可以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加动作和表情讲故事。这一任务的达成一样要借助于小组合作来完成。
“创童话”这一任务的落实又依托于前几个任务群的完成。学生在对童话的语言特点非常明晰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在比较、质疑和讨论中辩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侧重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两方面。针对这一任务群可以设定学习任务“演童话”(童话剧表演。“演童话”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进行声情并茂地表演,头饰道具等均由自己准备。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大程度地感受童话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4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是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感受语文美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在学习《花钟》这一课,让学生体会到花的美,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去发现花是不同时间生长的,并制作成花钟,十分的有趣。让学生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
二、体现儿童特征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实现师生平等
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总之,通过本次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要求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5
在学校的引领下,我认真地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一、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平时在课前课后,我会尽量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聊天,听学生反映,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有困难,给予帮忙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亲近,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转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情景的创设,不仅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们可以先出示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说出要买这些商品,我们需要用到钱人民币,从而展开认识各种面纸的人民币以及它们之间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能主动结合已有的购物经验去探求其中的奥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需要我们老师能够很好的发挥“引领”作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同样的价格,可以有哪些不同的付法?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模拟小商店,让不同的学生来付钱,最后总结出不同的付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出答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自己用人民币去购物,知道买东西可以怎么付钱,应该找回多少钱,还能解决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于低年级小孩来说,有些人属于大智晚成型,可能在语文数学方面还没有表现的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总会有很多的闪光点,对于这种学生我们应该多加鼓励,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他们成长,发挥优势。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快速转变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我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我也体会到自己在学科专业方面有许多的不足甚至缺乏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我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承担起本职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我发现学生更喜欢每个单元的卡通时间,因为卡通时间的内容相对有趣并简单,学生更加容易表演出来,所以在每篇卡通时间教学后,我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鼓励学生多上台表演,鼓励他们创编后续,让他们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巩固语篇的学习。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我们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看医生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粗浅体会,我想更多的还需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更好的帮助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7
新课标的修订从国家层面理清了育人目标,明确了改革方向优化了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
一、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3年版课程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具体来说,四大核心素养,一是会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够熟练地进行言语思维活动,也就是借助语言来思考、推理、辨析、判断;三是在语言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创造美;四是学习了语文,让学生对我们的中国文化有认同感,优越感,自豪感,觉得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最先进的、最伟大的。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母语学习的乐趣,情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受母语文化熏陶,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对祖国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四大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
二、理清学习任务群内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一)基础性型学习任务群
这一任务群的任务是学习字词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打好语文的基础。基础型学习任务是三大学习任务群的基础,教学时要把握好
这一学习群任务,引导学生打好字词句等基础。
(二)发型型学习任务群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写作、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会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三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跨学科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课文内容等,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普性文章的学习中,在教学《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千年梦圆在今朝》《纳米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总结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及结合”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规划地阅读整本科普性的读物。而跨学科运用这一块,语文教师币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开展调查报告研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意识的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将语文与美术、科学的联系在一起,适当科普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了内容后鼓励学生根据书中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来画自己脑海里。
三、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情境,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让学生将语文所学运用于自己的生活。需要注意,创设情境时,应尽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因互联网和新媒介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语文教育要关注并适应这种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时,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大致了解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8
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以来,我校又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感觉受益匪浅,对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更大的帮助,下面简要谈一下我的体会。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很大,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发布,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意义重大。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有以下粗略的想法。
一、适时引导,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即为成功的一半,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合理地做好课程引导工作,启发小学生探索和求知欲望,大大减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首先要注重抓住引导时机,通过适当的营造日常情境,引出课堂导入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图形对折起来是完全重合的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有些同学也尝试着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演示以及对折,随后教师引出轴对称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好奇,为后续的教学莫定坚实基础,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启发具有重要作用。
二、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操作能力
在新时期教育理念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全新教育目标,著名教育学家曾经指出:教育活动的开展是认识的基础,而智慧的启发则是从实践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同时激发学生的兴奋感,有效构建课堂活跃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动手实践,从而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首先在讲述数学定理前,可以让小学生用手中的量角器测一测三角形的三个角总和,然后还可以让小学生将三角形剪切成两个更小的三角形,再分别测量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学生动手实跟活动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内角和都为180度。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提出一个假设:”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随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验证这个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剪出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每个小组至少剪出和测量五个三角形,然后学生通过小组内的测量,最终得出告论。在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更好的验证数学猜想,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的数学定义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加扎实,同时运用也更加灵活,对小学生数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往教学很难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了发挥以生为本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例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电教一体化教学技术等等,不但带来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天构建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运动”等内容时,老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木更好地展示图形平移与翻转的动作,使学生严有观地体会数学经验,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学生对图形运动原理的认识,从而体会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特点,对今后数学知识的掌握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深入理解,结合实践,深刻反思才能把新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学习、研究、应用。通过最近的学习和与教师们的交流,下面谈一谈我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与做法: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图片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品读。
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遂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图片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图片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
臥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观“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涨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相信,未来的我们将会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明天而奋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1
2023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比2023版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在当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我们应秉持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导向理念,积极探索大概念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注重探究实践和科学思维培养,重视“教一学一评”一体化,实现课堂教学从掌握知识到发展素养的转变。下面谈一谈学习新课标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真实而有启迪性的情境
真实、生动、直观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在解决化学问题的同时,形成和发展认识化学知识的思路与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除选择教学提示中所建议的学习情境素材以外,鼓励和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发学习情境素材。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多种素材,以及实物、模型、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境。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世界,首先通过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再体会它们与宏观物质的不同,掌握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探究→想象类比,构建观念→交流讨论后迁移应用,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乐趣,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学生结合情景素材,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会更有兴趣,发展学生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目标。以此为标准,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小品型微课,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好奇心,同时提出了结合生活的化学问题:酒精为什么可以消毒?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有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化学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注重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建构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尽可能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高阶思维活动;注意设计真实情境下不同陌生度和复杂度的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样化方式解决问题;注重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式及装置选择。首先提供资料让学生探究实验室制CO2的原理。然后让学生思考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根据已有的仪器组装出合适的装置并动手制取CO2,最后验证CO2,验满CO2。课堂小结时让学生整理出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
三、基于大概念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
教师应注重基于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例如,“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建构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重视选择和组织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够创造更丰富的物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师还应重视跨学科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学、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综合运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2
教育部2023年版课程标准实施后,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最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的组织实施者,所以可以理解为对课程的新标准要求,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教师组织教学的内容、过程及评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很好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才能在未来十年的教学工作中目标明确,游刃有余,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育人使命。
认真学习物理学科新课程标准,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更加强调政治和德育要求
前言部分对所有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做了重点的阐述和强调。无论什么课程,都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是所有学科和教师必须遵循的,是没有学科区别的,所以这就要求做为教师必须不断较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转变教育思想、丰富教育手段,从以往课堂三维目标的构建达成,深化到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来,最终落实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上来,这是贯穿所有学科课堂的一根主线,思政教育和品德教育应该在所有学科课堂上占据首要位置。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是高度吻合和遥相呼应的。
二、与以往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完善的培养目标,旗帜鲜明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民族复兴时代新人这一长期目标,更加强化了学生德育要求,再次否定了唯学习成绩培养这一片面培养方式;结合双减,更加重视艺体和综合课程的作用,所有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明确将以往的三维目标升华为了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四项要求,强化了育人的导向。这一点应该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过程中做了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要求,这可能也是教师在适应、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地方,如何在自己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四项要求,落实育人举措,才能更好的早日理解把握课标要求,走在教育教学和课程标准实施的前列。
三、几个明显变化
1、学科渗透要求体现更加明显
科学与时代都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单一学科教学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就要求教师对除自己所擅长的教学学科细学深研以外,对关联学科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渗透,比如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就对学校校本研修提出了更深、更融合的共同体研修要求,时刻把教学是为了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的贯穿到课堂之中,既要注重分数的提高,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2、学段衔接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既要对小学知识进行深化学习,又要对高中即将学习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奠定思想和基础,所以做为初中教师更应该熟知和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既不能让学生在认知和能力发展上停步不前,也不能揠苗助长,提前扼杀学生对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3、学业质量标准制订
学业质量标准较之学业评价,是一个更加具有内涵和更加广义的大评价概念,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的评判依据。做为学科教师的我们,在自身成就认同上应该目光更加长远的关注这一概念,多维度去评价自己的学科教学和课程标准实现程度,重视真实全面的学科评价,采用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各种有效反馈,既不面对单一分数评价时灰心丧气,也不坐在井底妄自菲薄,方能进入教师职业幸福的正确轨道,开启一层又一层的教书育人新境界,领悟教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学生的领航者与引路人。
4、重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自我学习
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太快,各种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教师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仍然恪守成规、故步自封,以年龄等为托词不愿学习新的教育手段,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是必将被教育行业淘汰的。现代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寻求同感与合并价值观的认同,演绎好新时代师生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2。0培训以及将来的3。0,4。0培训,我们都应该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培训、实践、改进中去,在数据中和网络上扮演好教师角色,方能与时俱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发布实施后,加之7月教育部进行的全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专题培训精神,必将促进、催生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迅速到来,我们只能不断加强学习,领会落实各种关于教育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才能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跟上步伐,履行和学校职责和教师使命。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3
学校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三,变”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传递、训导。更多的是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深思中产生,而更多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们就必须勤下功夫多做研究,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研究自身,只有这样我们的美术课才能让大多数孩子喜爱,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4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发布以后,作为一线美术老师,我对艺术新课标进行了研读,有不懂的地方,通过网络查资料和观看专家教授视频解读等方式进行学习分析理解感悟。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自然现象》时候,一节课上完,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有学生说:“我想不出该画什么才好”“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长久下去,只会使学生发展成墨守成规的习惯性思维。
首先说一下新课标的一些变化:
一是,核心素养内涵的“新”。新课标提出的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回归到人本身,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是,课程内容结构的“新”。将以往的按学习领域的划分方式转变成按艺术实践进行划分,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美术语言始终贯穿其中,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三是,教学实施的“新”。由以往按四大学习领域划分单一的、独立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整体的、系统的授课方式,强调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综合能力。
思考和感悟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