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2023-04-16 15:29:03 心得体会 打开翻译

篇一: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我们文艺工作者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浴血大别山》让人感受到英雄儿女们该有的英气、豪气、胆气、义气、侠气。大别山革命先烈的一身浩然正气令人热血沸腾,而奋战到最后一刻壮烈牺牲的一幕又催人泪下。在战火猛烈的战场上,革命先烈不屈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

篇二: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国有今天,完全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后辈只不过在享受先烈栽的大树下享受阴凉而已;我们的家能有今天,也离不开革命先辈的付出,同样也离不开和平年代默默付出的英雄们。

作为公安民警,我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wWW.zUoweNbA.NEt ]

篇三: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文艺工作者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每当我漫步街头的时候,我都能深深感受到,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英雄鲜活的生命换来的。为此,我作为新一代共产党员,必将坚定从容的走向明天,走向未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党爱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篇四: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近日,公安题材红色主旋律电影《浴血大别山》新闻发布会暨宿州首映式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在此之前,也曾拜读过我省知名作家、编剧、宿州市公安系统保持”军人本色”“痴心不改”的张肖灵先生的原创电影文学剧本《浴血大别山》,读过剧本再看呈现在银幕上的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撼着,也被带进了大别山区冲破黎明前黑暗那段烽火岁月,也曾几次为英雄们的壮举而落泪。

巍巍大别山,横亘江淮之间,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绵延800余里。山山相连,石石屹立,青松翠柏,深谷幽兰,岭上开遍映山红。大别山是红色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更是奋进的山。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28年红旗不倒”。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1948年3月,刘邓大军奉中共中央命令实施战略转移,走出大别山,投入大决战。

《浴血大别山》,正是以刘邓大军撤离大别山,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大批人员对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我党地方武装进行血腥清剿,残害人民,我方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为背景,讲述和艺术再现了那段曾经发生过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当年,大别山区金寨县委委员、第一位公安局长王东(以王坚为原型)根据金寨县委的指示,为拖住、缠住敌人的主力部队不出大别山,支持大决战,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积极投入到反匪除霸斗争中去,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保安团百余人,伏击国民党564团的后勤大队,端掉保安团设在乡镇的据点,镇压反动的小保队队员,夜袭国民党保安团并活捉团长黄英,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48年5月的一天,为掩护在槐树坪二纵野战医院600多名伤员及后方机关转移,王坚带领公安部队和游击队员,在葛藤山万家大湾设两道防线顽强阻击敌人,经过十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打退国民党48师两个团的数十次进攻,给医院及后方机关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阻击战中,王坚腹部被炸伤,肠子流了出来仍继续战斗,端着机枪向敌人射击,最后敌人的子弹把他的身体打成了筛子眼,王坚和他的160多名公安战友及80多名游击队员全部壮烈牺牲。电影在新一代公安干警铿锵的步履声中、在嘹亮的口号声中结束,昭示着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血脉的赓续,留下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悲壮惨烈的场面,曲折感人的故事,真实可信的细节,鲜活丰满的人物,观《浴血大别山》,让人感受到英雄儿女们该有的英气、豪气、胆气、义气、侠气;让人联想起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三声喝断当阳桥的张飞,三碗不过岗的打虎英雄武松,“向我开炮”的王成,用身体堵住枪眼的黄继光,孤胆英雄杨子荣,面对强敌挑战的撞机英雄王伟。真乃紫阳初升,顶天立地、气贯长虹、侠肝义胆,义薄云天,酣畅淋漓也。

剧本,一剧之本,好电影离不开好剧本。2017年7月,省公安厅根据安徽公安史馆陈列的公安史,决定挖掘金寨县第一任公安局局长王坚烈士的先进事迹,创作影视作品,并选派我市公安作家张肖灵前往实地采访,体验生活。张肖灵随即沉到金寨县第一线,沿着烈士当年的足迹遍访知情者。他被感动着、也被充实着,激起了创作热情,2017年底前即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浴血大别山》的创作。

剧作家不是记者,剧作家写的不是纪实报道,而是文艺作品;所以尽管人物和事件有真实依据,但绝不能原样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加工,留给剧作家以充分合理想象的空间,从而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让人更可信,更具张力和感染力,也更能体现出剧作家的功力。电影不是一般的文艺作品,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最终能搬上银幕,离不开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剪辑等的集体劳动,甚至是二度创作。2020年8月,这部由安徽省公安文艺文学艺术联合会、六安市公安局、宿州市公安局、金寨县公安局、埇桥公安分局、宿州金盾文化传媒艺术中心联合摄制的影片在金寨县开机,著名演员姚刚、徐杰、储峰、安泽豪等人参演了本片。经过精心打磨,2021年9月《浴血大别山》摄制完成,并取得国家公映许可。与此同时,电影文学剧本《浴血大别山》在2021年平安“三微作品”比赛中,获得原创剧本一等奖,为宿州市文化艺术长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开了宿州市本土电影电视文学的先河。

大别山区的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金寨走访,曾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以金寨县公安局第一任局长王坚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浴血大别山》,正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据悉,《浴血大别山》将于近期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相信,广大观众在观看中可受到一次精神洗礼,并收获那时那地那么多金子般的人,金子般的心,从而鼓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篇五: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看完《浴血大别山》后,我感慨万千,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抗战,只为争取人民解放。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党中央派遣王东等人在金寨县成立公安局。但是在最后,警察们全部壮烈牺牲,他们为国家而死,为人民牺牲,虽逝精神长,警魂永不消。

篇六: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观看了公安题材的特色主旋律电影《浴血大别山》,大家无不被老一代公安的英烈事迹所感动,决心要铭记革命历史,永葆革命斗志,以永不懈怠的拟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奋斗姿态,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现实公安工作中,奋发图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以新的担当和作为,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篇七: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奉行永远跟党走的理念,我们观看了爱国电影《浴血大别山》,对此我们深有感触。

坐落在安徽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金寨县,以隽久的红色文明为基础发展了旅游业,向四面八方的人们展示着解放军的光辉历史。

主旋律电影《浴血大别山》,是以金寨县公安局第一任局长王东的事迹为原型创作,讲述了1948年3月,刘邓大军撤出大别山后,金寨县公安局第一任公安局局长王东根据党的指示,为了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卫人民群众,掩护二纵野战医院安全转移,带领全局百余名战士同国民党军及土匪武装进行艰苦斗争,英勇顽强地拦截了国民党军及保安团2000余人数十次的猛烈进攻,最终安全转移伤员、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而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整部电影看来,情节错综复杂,人物特色鲜明,各种矛盾多发,符合所有战争片的潜质。因此,我认为《浴血大别山》这部影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它关注时代,关心人民,“接地气”,弘扬了中国警察精神,更拓展了警察英雄主题。同时,这部电影具有提振国民的精、气、神,当之无愧是一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本。

白裕章是公安局的一名文书,当他已经撤离到安全地带时,他突然意识到公安局合影的一张照片落在原居住地,此时原居住地已经被保安团和国民党军占领,为了防止泄密,白裕章不禁以身犯险,只身深入虎穴,要把照片取回来,其勇气可嘉,令人惊叹,最终落入保安团之手,遭受严刑拷打,誓死不屈,其英雄气概,令人折服!

而白裕章与彩云纯洁的革命友谊也不禁让我想起《百合花》中小战士与作者以及新媳妇之间如同百合花一般纯洁的革命友谊,而白裕章和彩云两人的双双战死令我们唏嘘不已。

王东以及金寨县的公安局成员个个都是铁血男儿,为人民生为人民死,保护人民的安危,这不正是共产党对待人民的写照吗?

最后,王东等人为掩护二纵野战医院安全转移,与国民党军展开血战以及全部惨死的画面与大别山美丽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风景中却隐藏着战争的罪恶。此画面与影片开头王东在碧水青山间策马而奔的画面形成首尾呼应,相异之处是前者斗志昂扬,后者凄惨悲壮,产生了更加震颤人心的艺术效果。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应学习王东等人的铮铮铁骨,永不懈怠,砥砺前进,祝我们的祖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篇八:学习观看《浴血大别山》心得体会

大别山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28年红旗不倒”。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大别山精神仍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顾全大局、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精诚团结,今天,我们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这种精神仍时刻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